财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之十二:古韵承薪火,新声传文脉

    2025年08月01日 21:20 高星月 点击:[]

    7 月 1 日至 15 日,在财经学院团委精心指导下,财务管理234 班 “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 深入安徽省安庆市,开展 “古韵新声传薪火” 主题暑期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传承与创新命题,通过系统调研探寻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活力路径,以青年智慧赋能文化传承。

    深挖现状,把脉传承困境

    实践团队创新采用 “双线联动” 调研模式。线上面向全国范围投放千余份问卷,精准采集不同年龄段群体对黄梅戏的认知程度、接触场景及创新需求数据;线下实地走访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与非遗传承人、剧团演员等相关从业者深度访谈,亲身体验《天仙配》经典选段排练,直观感受黄梅戏的艺术精髓与当代发展瓶颈。调研显示,黄梅戏虽在中老年群体中仍具影响力,但 18-30 岁青年群体认知度不足 30%,传统传播渠道对年轻受众吸引力减弱,成为制约传承的核心难题。

    聚焦创新,汇聚青春智慧

    针对传承困境,团队重点开展创新路径专题研讨。调研发现,公众对“结合流行音乐元素”和“创新现代故事题材”的期待最高,短视频和直播演出也备受青睐。在传承载体方面,“进校园开设兴趣课程” 和 “短视频平台推广” 的认同度较高。团队结合财经专业知识,对调研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梳理出 “传播渠道老化”“内容与当代审美脱节”“青年参与度低” 等三大核心问题。

    建言献策,助力薪火相传

    基于翔实的调研数据与实地考察,团队形成了实践报告。报告不仅清晰呈现了黄梅戏传承的痛点,更从青年视角出发,提出了诸如强化“唱腔优美”等核心魅力推广、深化“互联网+戏曲”传播模式、推动剧目内容现代化改编、探索文创产品开发以及完善戏曲教育体系等具体建议,为黄梅戏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与年轻化传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此次实践是财经学院学子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专业技能服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校园宣讲、新媒体推广等方式扩大实践成果影响力,让更多青年感受传统戏曲的时代魅力,以青春力量守护文化根脉,助力黄梅戏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特约通讯员:朱中军  审核:耿广汉 杜小明)

    上一条:财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之十三:青春力量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 下一条:财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之十一:青春暖夕阳 情系养老院

    关闭